《兰溪櫂歌|兰溪棹歌》是清代诗人汪启淑创作的作品之一。兰溪櫂歌共收录诗一百首,记述了当时兰溪的地方风土、人情物志、名胜古迹和轶闻掌故。每首诗后附有言简意赅的注解,对诗中的述及的人物、风景、掌故进行考释说明,引经据典,辅之实地考察。徐果萍国学网为您提供清代汪启淑《兰溪棹歌·连村桑柘绿于岚》原文、繁文、翻译、赏析等相关内容。
汪启淑《兰溪棹歌·连村桑柘绿于岚》原文
连村桑柘绿于岚,
晴暖人家尽浴蚕。
匝月麦苗无快雨,
乞灵又议向龙潭。
汪启淑《兰溪棹歌·连村桑柘绿于岚》繁体
連村桑柘綠于嵐,
晴暖人家盡浴蠶。
匝月麥苗無快雨,
乞靈又議向龍潭。
汪启淑《兰溪棹歌·连村桑柘绿于岚》翻译
连接成片的村庄周围,桑树和柘树郁郁葱葱,那绿色比山间的雾气还要浓重。在天气晴朗暖和的时候,农户们都在忙着浴蚕。整整一个月,小麦苗都没有遇到让人畅快的及时雨。村民们又在商议着向龙潭祈求降雨。
1.连村桑柘绿于岚
“连村”意思是连接着的村庄,“桑柘”是桑树和柘树,它们的叶子可以用来养蚕。“绿于岚”是说(桑柘的)绿色比山间的雾气还要浓郁。整句诗的意思是:连接成片的村庄周围,桑树和柘树郁郁葱葱,那绿色比山间的雾气还要浓重。(描绘出乡村周围树木繁茂的景象,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
2.晴暖人家尽浴蚕
“晴暖”指天气晴朗暖和,“人家”指农户,“浴蚕”是一种养蚕的习俗,把蚕种浸在盐水或其他液体中,以选出优良的蚕种。这句诗是说:在天气晴朗暖和的时候,农户们都在忙着浴蚕。(描绘出在适宜的天气下,农户们忙碌于养蚕的准备工作的场景,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劳作之美。)
3.匝月麦苗无快雨
“匝月”指满一个月,“麦苗”即小麦的幼苗,“快雨”是让人畅快的及时雨。这句诗是说:整整一个月,小麦苗都没有遇到让人畅快的及时雨。(描绘出麦苗生长面临干旱的困境,体现了农民对雨水的期盼。)
4.乞灵又议向龙潭
“乞灵”是向神灵祈求的意思,“议”是商议,“龙潭”可能是当地一个被认为有神灵居住、能显灵降雨的水潭。这句诗的意思是:(村民们)又在商议着向龙潭祈求降雨。(描绘出村民们在面对麦苗干旱的困境时,无奈地采取祈求神灵降雨的措施,体现了古代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和对神灵的敬畏。)
汪启淑《兰溪棹歌·连村桑柘绿于岚》赏析
1.田园风光描绘
诗的开头“连村桑柘绿于岚”通过对村庄周围桑柘树的描写,展现出浓郁的田园气息。“绿于岚”这一比较手法的运用,生动地描绘出桑柘树的繁茂,将绿色的程度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种生机勃勃的绿意。这种绿意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呈现,也暗示了当地养蚕业的兴盛,因为桑柘是养蚕的重要原料,为后面描写农民的养蚕活动做了铺垫。
2.农事活动展现
“晴暖人家尽浴蚕”一句,将焦点聚集在农户的农事活动上。在晴暖的天气里,农户们都忙着浴蚕,这一细节展现了农民劳作的场景。“尽”字体现出这种活动的普遍性,说明浴蚕是当地农民在这个时节的重要农事活动,反映了农民们按季节规律劳作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养蚕这项生产活动的重视。
3.自然灾害与农民心态
“匝月麦苗无快雨”则描绘了另一个场景,麦苗长时间没有得到及时雨,这反映了自然灾害(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匝月”强调了干旱时间之长,“无快雨”则突出了麦苗生长所需的雨水得不到满足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乞灵又议向龙潭”展现了农民的无奈心态。他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由于技术和认知的局限,只能通过向神灵祈求来寻求心理安慰和解决办法,这体现了古代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也反映出他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渴望。
4.整体意境与情感表达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田园生活与自然灾害交织的复杂意境。一方面是田园的生机勃勃,桑柘繁茂、农户浴蚕,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劳作的美感;另一方面是麦苗干旱的困境和农民祈求神灵降雨的无奈。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既有对乡村自然风光和农民勤劳品质的赞美,也有对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艰难处境的怜悯,体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全面理解和对农民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