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櫂歌|兰溪棹歌》是清代诗人汪启淑创作的作品之一。兰溪櫂歌共收录诗一百首,记述了当时兰溪的地方风土、人情物志、名胜古迹和轶闻掌故。每首诗后附有言简意赅的注解,对诗中的述及的人物、风景、掌故进行考释说明,引经据典,辅之实地考察。徐果萍国学网为您提供清代汪启淑《兰溪棹歌·丛桂何须夸小山》原文、繁文、翻译、赏析等相关内容。
汪启淑《兰溪棹歌·丛桂何须夸小山》原文
丛桂何须夸小山,
云泉屈曲锁柴关。
绮城多少朱门宅,
争及唐园可养闲。
汪启淑《兰溪棹歌·丛桂何须夸小山》繁体
叢桂何須夸小山,
云泉屈曲鎖柴關。
綺城多少朱門宅,
爭及唐園可養閑。
汪启淑《兰溪棹歌·丛桂何须夸小山》翻译
丛生的桂树哪里需要夸赞小山(可能是指某个以桂树闻名的小山),云雾缭绕的泉水弯弯绕绕地环绕着柴门。华丽的城市中有多少富贵人家的宅邸,怎么比得上唐园能够让人修养闲适的心境呢?
汪启淑《兰溪棹歌·丛桂何须夸小山》赏析
一、主题与情感
1、自然之美与闲适之境
诗的前两句“丛桂何须夸小山,云泉屈曲锁柴关”,诗人描绘了一幅自然宁静的画面。丛生的桂树本身就有其独特的美,不需要凭借小山来增添光彩。而那云绕的泉水弯弯曲曲地环绕着柴门,展现出一种静谧、幽远的氛围。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闲适环境的赞美。
这种对自然的偏爱和对闲适的追求,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一种疏离心态。在诗人眼中,自然中的桂树、云泉等景观所构成的简单环境,更能让人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2、对唐园的推崇与对朱门的批判
后两句“绮城多少朱门宅,争及唐园可养闲”,通过对比繁华城市中的朱门宅邸和唐园,表达了诗人鲜明的态度。“绮城”中的“朱门宅”象征着世俗的富贵和繁华,但诗人认为这些地方远不如唐园能够让人修养闲适的心境。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繁华的不屑,以及对能够提供精神滋养的宁静之所(唐园)的推崇。诗人借此批判了世俗追求物质享受的价值观,强调了精神上的闲适和内心的宁静更为重要。
二、艺术特色
1、对比手法
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将自然环境(丛桂、云泉)与城市中的朱门宅邸进行对比,突出了自然之美和闲适心境的可贵。同时,又将唐园与朱门宅进行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唐园在修养心性方面的优越性。这种对比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价值取向。
2、意象的运用
诗歌运用了多个富有诗意的意象,如“丛桂”“云泉”“柴关”“朱门宅”“唐园”等。“丛桂”和“云泉”营造出自然、宁静的氛围,“柴关”则增添了一种隐居的意味。“朱门宅”代表着富贵和世俗的繁华,“唐园”则象征着精神的栖息之所。这些意象的巧妙运用,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充满了画面感。
3、语言含蓄而富有深意
全诗语言较为含蓄,没有直接表达对世俗的批判或对闲适的追求,而是通过对不同场景和事物的描绘以及对比来传达自己的观点。如“丛桂何须夸小山”的反问,“争及唐园可养闲”的比较,都蕴含着诗人深刻的思考和情感,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