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海洋】招潮蟹变色与以下哪种因素关系密切
2023年1月9日支付宝公益项目蚂蚁森林|神奇海洋今日问题是:招潮蟹变色与以下哪种因素关系密切?每日任务答题学海洋知识,神奇海洋今日答案,回答问题即可获得随机海洋伙伴线索拼图1块。
神奇海洋今日题目
招潮蟹变色与以下哪种因素关系密切
A.生物钟
B.天气
神奇海洋今日答案
正确答案:生物钟
答案解析:招潮蟹的体色每天都会随白天黑夜交替变化,夜晚时变浅,白天变深,正好与每天海水的涨落潮相吻合。这种极富规律的生活节奏是生物钟控制的结果,也是该物种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得来的。
招潮蟹拓展知识
招潮蟹最大的特征是大小悬殊的一对螯,摆在前胸的大螯像是武士的盾牌。招潮蟹会做出舞动大螯的动作,因此被称之为招潮蟹。这个“招潮”的动作,目的是用大螯威吓敌人,或是求偶。在英文里它被称之为提琴手蟹“fiddler crab”,因为两只螯也像是小提琴一样。只有雄蟹拥有一只大螯,雌蟹的两只螯都很小。 此外,招潮蟹还有一对火柴棒般突出的眼睛,非常特别。
招潮蟹外形特征
招潮蟹(Uca)是101种蟹类动物的统称。头胸是甲梯形。前宽后窄,额窄,眼眶宽,有一对火柴棒般突出的眼睛,眼柄细长。在觅食时,两只眼睛高高竖起,观察周围动静。一旦发现情况,就迅速撤离。雄蟹的最大特征就是大小悬殊的一对螯,大的那只称交配螯,颜色鲜艳,有特别的图案。重量几乎为身体的一半,长度为该蟹甲壳直径的三倍以上;小螯极小,用以取食,称取食螯,用以刮取淤泥表面富含藻类和其他有机物的小颗粒送进嘴巴。如果雄体不幸失去大螯,原处会长出一个小螯,原来的小螯则取而代之长成大螯,发挥相同的功能。雌蟹的大小和形状跟雄蟹差不多,但两螯都相当小,而且对称,指节匙形,均为取食螯。雄的颜色较雌体鲜明,颜色包括珊瑚红、艳绿、金黄和淡蓝色。
招潮蟹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的潮间带,是暖水性具群集性的蟹类。中国招潮蟹属约有10余种,常见种有:弧边招潮蟹、凹指招潮蟹、清白招潮蟹及环纹招潮蟹等,分布于沿海各省及海南、台湾等省。在温、热带海湾数量很多。北美的常见种如好斗招潮蟹、信使招潮蟹和红节招潮蟹,见于北大西洋沿岸的新英格兰到墨西哥湾沿岸各州。
招潮蟹栖息环境
招潮蟹栖居在盐和苦咸水的海滩,在泥泞的领域生存,营穴居生活,并常有专一的洞穴,但常每隔几天即会更换。掘穴的深度与地下水位有关,穴深可达30公分,一般洞底需抵达潮湿的泥土处。许多雄蟹还建造一个半圆伞形的盖,盖于洞口。招潮蟹的活动随潮水的涨落有一定的规律,高潮时则停于洞底,退潮后则到海滩上活动、取食、修补洞穴,最后则占领洞穴,准备交配。
招潮蟹生活习性
雄蟹具有在涨潮时舞动大螯的标志性动作,这一动作蕴含着多种意义:如示警作用,如果一只雄蟹走近别家地盘,“地主”便会摇动大螯,作为警告信号;或者也会用大螯在自己的甲壳或淤泥地面上拍打,通过声音发出警告。另外,大螯有时也是求爱工具,有某几种招潮蟹更利用这种拍击声吸引雌蟹进洞。如果两只雄蟹争夺地盘或异性,大螯便成为有力的搏斗武器。首先,雄蟹将其向着对方屈曲和伸展数次,随后半曲着螯突然逼近对方,双方大螯交接,互相摩擦着的下半部边缘立刻以掌节扣紧。此时搏斗变成角力,直至一方将另一方从地上扯起,扔到一旁,才分出胜负。
招潮蟹靠视觉和听觉接受通讯、联络、警告的信号,实现社会性聚集行为。营穴居生活,洞穴是此类蟹生活的中心,在洞穴里既可以避免水陆各类捕食者的侵袭,又可以避免潮水浸淹或太阳直射。
该蟹用小螯刮取淤泥土表面的小颗粒送进嘴巴,这些小颗粒含有很多的碎屑、藻类、细菌、以及其它的微生物,送入口中后,即被体内吸收。口中有一个特别的器官,可以将食物分类和过滤,不能利用的残渣再由小螯取出置于地面,集中形成人们所看到的小土球,称之为“拟粪”,有别于真正通过消化道从肛门排出的粪便。
蟹类的挖掘行为显著改变了微地形和土壤理化性质(渗透性、土壤硬度等)。蟹洞增加了土壤表面积,促进土壤氧化,土壤、营养的垂直运输和水、气循环。此外,蟹洞密集区(蟹床)也是有机碎屑的大面积停留区,能够富集含有机质的细粒。
招潮蟹繁殖方式
交配前,雄性能挥舞大螯作各种炫耀表演,招引雌性,在潮间带活动时似招唤潮水,故名招潮。随之雌性则追随雄性进入洞穴进行交配。在夜间,雄性常用大螯有节奏的轻叩地面,以招引雌性。
招潮蟹饲养方法
饲养招潮蟹可用鱼缸或较大的玻璃罐、塑料罐等容器,底部铺满砂土,砌成斜坡状。因为招潮蟹爱挖洞的习性,建议沙土的深度在10公分左右。调好0.4-0.5%浓度的盐水,淹至斜坡1/3-1/2处,有条件的话还可装一个小型过滤器。夏天每星期要换水1/3,冬天换水时间可稍长一些。
招潮蟹可喂其碎鱼肉、蚬肉或小虾肉等,食物应放置在水上砂面,每天喂一次就行了,吃不完的食物要及时清理,以免污染水质。
招潮蟹定位回巢
在澳大利亚东北沿海的沙滩上栖息着数量众多的招潮蟹,这些看似平常的节肢动物却有着惊人的数学计算能力。最先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两位视觉生物学家乔郴·泽尔和简·赫米。招潮蟹的活动始终以它的洞穴为中心,当它爬出洞穴到外边行走时,常常将它的洞穴作为参照物。然而,洞穴附近经常淤积起一些潮水退去后形成的沙堆,招潮蟹会因视线被挡而看不见自己的洞穴。招潮蟹如何回家,研究人员发现,招潮蟹回巢时不会像其他动物那样寻找路径上的标记,而是依赖于它大脑中天生具有的数学计算能力。招潮蟹每走一步,都会重新计算洞穴的位置、所走的步数和这些步子的方位。
招潮蟹该属种类
中文名称 | 学 名 | 中文名称 | 学 名 | ||
---|---|---|---|---|---|
1. | Uca acuta | 52. | Uca major | ||
2. | 白手招潮蟹 | Uca albimana | 53. | Uca maracoani | |
3. | Uca annulipes | 54. | Uca marguerita | ||
4. | 古董招潮蟹 | Uca antiqua | 55. | Uca minax | |
5. | Uca arcuata | 56. | Uca mjoebergi | ||
6. | Uca argillicola | 57. | Uca monolifera | ||
7. | Uca batuenta | 58. | Uca mordax | ||
8. | Uca beebei | 59. | Uca musica | ||
9. | Uca bellator | 60. | Uca neocultrimana | ||
10. | Uca bengali | 61. | Uca oerstedi | ||
11. | Uca borealis | 62. | Uca ornata | ||
12. | Uca brevifrons | 63. | Uca panacea | ||
13. | Uca burgersi | 64. | Uca panamensis | ||
14. | Uca capricornis | 65. | Uca paradussumieri | ||
15. | Uca chlorophthalmus | 66. | Uca perplexa | ||
16. | Uca coarctata | 67. | Uca polita | ||
17. | Uca coloradensis | 68. | Uca princeps | ||
18. | Uca crassipes | 69. | Uca pugilator | ||
19. | Uca crenulata | 70. | Uca pugnax | ||
20. | 神秘招潮蟹 | Uca cryptica | 71. | Uca pygmaea | |
21. | Uca cumulanta | 72. | Uca rapax | ||
22. | Uca dampieri | 73. | Uca rhizophorae | ||
23. | Uca deichamnni | 74. | Uca rosea | ||
24. | Uca demani | 75. | Uca saltitanta | ||
25. | Uca demani typhon | 76. | Uca seismella | ||
26. | Uca dorotheae | 77. | Uca signata | ||
27. | Uca dussumieri | 78. | Uca sindensis | ||
28. | Uca ecuadoriensis | 79. | Uca speciosa | ||
29. | Uca elegans | 80. | Uca spinicarpa | ||
30. | Uca festae | 81. | Uca stenodactylus | ||
31. | Uca flammula | 82. | Uca stylifera | ||
32. | Uca forcipata | 83. | Uca subcylindrica | ||
33. | Uca formosensis | 84. | Uca tallanica | ||
34. | Uca galapagensis | 85. | Uca tangeri | ||
35. | Uca helleri | 86. | Uca tenuipedis | ||
36. | Uca herradurensis | 87. | Uca terpsichores | ||
37. | Uca hesperiae | 88. | Uca tetragonon | ||
38. | Uca heteropleura | 89. | Uca thayeri | ||
39. | Uca hirsutimanus | 90. | Uca tomentosa | ||
40. | Uca inaequalis | 91. | Uca triangularis | ||
41. | Uca insignis | 92. | Uca typhoni | ||
42. | Uca intermedia | 93. | Uca umbratila | ||
43. | Uca inversa | 94. | Uca uruguayensis | ||
44. | Uca jocelynae | 95. | Uca urvillei | ||
45. | Uca lactea | 96. | Uca victoriana | ||
46. | Uca latimanus | 97. | Uca virens | ||
47. | Uca leptochela | 98. | Uca vocans | ||
48. | Uca leptodactyla | 99. | Uca vocator | ||
49. | Uca limicola | 100. | Uca vomeris | ||
50. | Uca longidigitum | 101. | Uca zacae | ||
51. | Uca longisignalis |
招潮蟹相关知识
招潮蟹随着潮水的涨落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奏,可谓潮退而出,潮涨而归。除此以外,它们还能准确无误的日夜变色。每一天,招潮蟹的体色都会随白天黑夜交替变化。每当夜晚,其体色变浅,白天则深而鲜艳。体色对比最明显的时间,恰恰是比前一天推迟50分钟的时刻,这也与每天海水的涨落潮时间吻合。这种极富规律的生活节奏显然是生物钟控制的结果,是该物种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得来的。
招潮蟹的生物钟现象,吸引了不少生物学家的关注。美国科学把招潮蟹移置到没有昼夜之分和海潮涨落的暗室里,经过几个星期观察和记录后发现,招潮蟹的体色变化规律仍然和在海滩上一样。这一实验表明,即使在没有昼夜变化和潮夕现象的条件下,招潮蟹的生活还是照样追随生物钟的节奏。科学家们进而又把招潮蟹放在黑暗的容器中,由美国东海岸运到西海岸,安置在新的时区里。结果,招潮蟹还是很快地适应了新环境,并按新的时区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科学家通过实验揭示了一些招潮蟹的秘密,但仍有更多的秘密待于今后进一步探索。
相关阅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果萍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uguoping.net/mayisenlin/shenqihaiyangdaan-zhaochaoxiebian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