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兰溪纺织探索分享兰溪经验
徐果萍博客网简报:2021年7月7日,智能制造进园区•兰溪站暨2021中国纺织工业智能制造现场会在兰溪召开,向全国推广兰溪纺织行业智能制造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下文是兰溪发布微信公众号关于兰溪纺织智能制造的《兰溪探索出了轻量化改造、复制式推广、实操型服务的“兰溪经验”》相关内容。
兰溪探索出了轻量化改造、复制式推广、实操型服务的“兰溪经验”
坚持透明化推进进一步扩大改革规模
“推进棉织行业智能制造工作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我们坚持透明化推进,打通各个环节的数据,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让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今天上午,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接受了记者采访,分享了推进棉织行业智能制造工作的服务心得和下一步打算。
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号召,2019年5月,毛光烈带领专家组赴兰溪专题调研,问诊把脉、指点迷津,与兰溪市政府一起,共同推进兰溪棉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市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实现路径,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毛光烈说,在推进这项工作时,不少地方做得不太清楚,投入资金后,只解决了一部分基础问题,而他们在推进时,坚持透明化操作,逐步将各个环节的数据打通,利用数据体现生产价值,为企业增产增效、减人增效、提质增效、降本增效,让企业获得更大的获得感。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做了大量细致、耐心和具体清晰的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试点企业已经基本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数字化管理。
在下一步工作中,毛光烈说,他们将继续推广扩面,从试点企业推广到200家甚至500家,让规模不断扩大,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利用云平台,将数据充分发挥起来,对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变革,从数字工厂生产和管理,到数字化的产业链、工业链,让产业集群,发展到工业平台经济阶段,并通过云化服务,重构工业平台经济体系。同时,他们还将通过这个平台,让智能制造走出兰溪,进一步扩大纺织平台规模,提升质量水平,形成更大的经济形态。
在推进改革中,毛光烈也建议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企业发展进行重新规划,创新制度和体制,让企业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
轻量化改造、复制式推广、实操型服务—以进园区活动为契机,棉织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路径兰溪探索
今天上午,在智能制造进园区•兰溪站暨2021中国纺织工业智能制造现场会上,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徐纪平向大家介绍了,他们在兰溪负责创建棉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市的专家服务工作,分享了服务心得和今后打算。
2019年5月,徐纪平与专家组一起来到兰溪,负责兰溪创建棉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市的专家服务工作,他们从调研咨询、试点示范、提炼样本、云化服务到全行业复制推广,历时两年,他们探索出了轻量化改造、复制式推广、实操型服务的智能制造实现路径。
徐纪平说,兰溪是我国棉织行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以中小企业为主,配备相似的设备、工艺和产品,具有典型细分行业特征,与其他地方传统产业一样,兰溪棉织行业面临招工难、用工贵、产能大、利润薄等问题。在与兰溪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部分棉织企业达成共识后,他们将智能制造作为棉织行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他们着眼主攻方向,强化政府推动,出台了高规格文件,召开高规格会议,实行高位持续推进;着眼试点质量,强化环节把关,认真制定试点企业筛选关、解决方案优化关、工程合同规范关和试点完成验收关;着眼复制推广,强化样本提炼,坚持试点的可复制性,实现“试成一批,带动一片”的目的,注重梳理共性问题、归集基本内容;着眼云化服务,强化平台基础,竞争遴选平台服务商,优化解决方案,激发企业意愿。
两年沉到一线,徐纪平也有许多心得体会,他说,在推进这项工作时,中小企业智能制造难在入门,缺资金、缺人才、盼有可看可信可学的样本,而兰溪实践的成功秘诀贵在导入,从数字化补课,打造样本给中小企业看。并且,他们尊重个性,注重共性,形成了“4+X”改造样本,探索了线下改造先行一步,线上平台云化服务紧紧跟进,坚持政府有为,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将专家服务重在落地。
接下来,他们将在企业扩面上花力气,从试点扩大到所有企业,在深度应用数据上下功夫,不断增加应用场景,基于数字化,大力推进设备自动化,并着力以点带面,扩大云平台的服务面,打造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数智化员工队伍建设,为我国纺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出“兰溪贡献”。
鑫海纺织智能制造转型案例分享
在浙江鑫海纺织有限公司数据中心,一块数据大屏占满整面墙,上面闪烁着织机车间每台机器的设备运转情况,工作人员可随时调阅任意一台机器的实时数据;在公司验布车间,验布机上方安装上了高速摄像头,通过它们对布匹信息进行采集,及时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进行对比、寻找差错;点开企业定制的手机App,对着成品布上的条码轻轻一扫,整经、浆纱、织布、检验等各个生产步骤的详细信息都可以查阅。“通过智能改造后,让我们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这让我们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该公司董事长邱海斌在智能制造进园区?兰溪站暨2021中国纺织工业智能制造现场会上分享了鑫海智改的成功经验。
浙江鑫海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现下辖浙江赐源纺织有限公司和浙江鑫浪纺织有限公司,拥有丰田喷气织机1536台,年生产棉质胚布2亿米,员工1300多人。该企业连续多年被列入全国棉纺织行业营收百强和竞争力百强。
有这样的成果,主要得益于鑫海智能制造工作起步早,成效好。
纺织产业是兰溪传统优势产业、重要支柱产业。2019年6月,兰溪启动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市创建工作。鑫海纺织成为先期开展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的9家试点企业之一。
“为什么要做?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也是国家战略的要求和行业竞争,产品升级的要求。”邱海斌表示,纺织行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市场竞争残酷激烈,产品创新,降本增效,提质增效,减员增效迫在眉睫。而智改是目前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之一。
为了走好智改之路,鑫海纺织制定了系统规划、分布实施、长期投入、不断完善的鑫海方针,同时以七大系统工程为抓手。在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组的指导和政策支持下,鑫海遵循4+X的模式,设备全联网,完成了所有生产数据的采集,实现了各系统间互联互通。
通过不断努力,成绩开始显现。能源管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控制,实现节电5%-12%;MES智能排产系统实现了智能排产一键插单,促进布机效率的提高及交货客户的快速准确;数据的及时采集和显现,提供了快速分析决策的条件;用工进一步减少,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加。
谈起鑫海这一路走来的智改体会,邱海斌说,智能制造工作既简单又复杂。智能制造并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工作,但也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工作,它伴随着企业发展和成长全过程。在设定企业成长路径时,应以实用为先,方案要实用,落地性要强,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应用不断完善。
邱海斌表示,相信趁着智能制造的“东风”,会有更多本土纺织企业结出硕果,兰溪的纺织行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记者成超蒋宇欣
整理范湃青
编版范湃青
相关阅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果萍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xuguoping.net/lanxifangzhidongtai/lanxifangzhitansuofenxianglanxijingy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