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櫂歌|兰溪棹歌》是清代诗人汪启淑创作的作品之一。兰溪櫂歌共收录诗一百首,记述了当时兰溪的地方风土、人情物志、名胜古迹和轶闻掌故。每首诗后附有言简意赅的注解,对诗中的述及的人物、风景、掌故进行考释说明,引经据典,辅之实地考察。徐果萍国学网为您提供清代汪启淑《兰溪棹歌·文昌祠下荷池水》原文、繁文、翻译、赏析等相关内容。
汪启淑《兰溪棹歌·文昌祠下荷池水》原文
文昌祠下荷池水,
风漾涟漪绿映衫。
破础颓垣谁复顾,
打门啄木语咕喃。
汪启淑《兰溪棹歌·文昌祠下荷池水》繁体
文昌祠下荷池水,
風漾漣漪綠映衫。
破礎頹垣誰復顧,
打門啄木語咕喃。
汪启淑《兰溪棹歌·文昌祠下荷池水》翻译
在文昌祠的下方,有一方种满荷花的池塘。微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那荷叶的绿色映照在人的衣衫上。那些破败的柱础和坍塌的墙壁,如今还有谁会去关注呢?啄木鸟啄木的声音,就像是在喃喃自语地敲打着门。
1.文昌祠下荷池水
“文昌祠”是祭祀文昌帝君的祠庙,“荷池”即种满荷花的池塘。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文昌祠的下方,有一方种满荷花的池塘。(开篇点明地点,描绘出文昌祠与荷池的位置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场景感。)
2.风漾涟漪绿映衫
“风漾”指风吹动,“涟漪”是水面上细小的波纹,“绿映衫”表示绿色(这里主要指荷叶等的绿色)映照在衣衫上。这句诗是说:微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那荷叶的绿色映照在人的衣衫上。(通过描写风吹荷池产生的动态景象以及荷叶绿影映衫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一种清新、灵动的氛围。)
3.破础颓垣谁复顾
“破础”指破败的柱础,柱础是柱子下面的石墩等基础部分,“颓垣”指坍塌的墙壁。“谁复顾”意思是谁还会去关注。这句诗是说:那些破败的柱础和坍塌的墙壁,如今还有谁会去关注呢?(描绘出文昌祠周围建筑破败的景象,发出一种物是人非、被人遗忘的感慨。)
4.打门啄木语咕喃
“打门”可理解为啄木鸟啄木的声音仿佛在敲打门一样,“啄木”就是啄木鸟在树上啄木,“语咕喃”形容啄木鸟发出的声音像是在喃喃自语。这句诗是说:啄木鸟啄木的声音,就像是在喃喃自语地敲打着门。(通过对啄木鸟啄木声音的描写,进一步衬托出文昌祠周边的冷清、寂静,以动衬静,强化了那种被人遗忘的氛围。)
汪启淑《兰溪棹歌·文昌祠下荷池水》赏析
1.场景描绘与氛围营造
诗的开头“文昌祠下荷池水,风漾涟漪绿映衫”通过对文昌祠下荷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灵动的氛围。荷池是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元素,风吹荷池泛起涟漪,荷叶的绿色映照在衣衫上,这一系列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微风拂面、荷叶摇曳、光影交错的美好场景之中,给人以视觉和触觉上的享受,也为后文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2.兴衰对比与感慨抒发
“破础颓垣谁复顾”一句,将视角从生机盎然的荷池转移到了文昌祠周围破败的建筑上。曾经辉煌的文昌祠如今只剩下破败的柱础和坍塌的墙壁,这种兴衰对比十分强烈。通过“谁复顾”的反问,抒发了一种物是人非、被人遗忘的感慨,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曾经备受尊崇的文昌祠如今已风光不再,无人问津。
3.以动衬静与氛围强化
“打门啄木语咕喃”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在文昌祠周边一片冷清、寂静的氛围中,啄木鸟啄木的声音显得格外突出,它就像是在喃喃自语地敲打着门,这种声音不仅没有打破寂静,反而更加衬托出了那种寂静和被人遗忘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昌祠周边的冷清程度,进一步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4.整体意境与情感表达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由清新灵动到冷清寂静、由生机盎然到物是人非的多层次意境。诗人通过对文昌祠下荷池、周围破败建筑以及啄木鸟啄木声音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完整的画面。从情感表达上看,诗人对文昌祠曾经的辉煌有着一定的怀念之情,对其如今的破败和被人遗忘感到惋惜和感慨,这种情感通过对比、以动衬静等手法得以充分表达,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思考以及对历史遗迹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