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櫂歌|兰溪棹歌》是清代诗人汪启淑创作的作品之一。兰溪櫂歌共收录诗一百首,记述了当时兰溪的地方风土、人情物志、名胜古迹和轶闻掌故。每首诗后附有言简意赅的注解,对诗中的述及的人物、风景、掌故进行考释说明,引经据典,辅之实地考察。徐果萍国学网为您提供清代汪启淑《兰溪棹歌·未破新正无个事》原文、繁文、翻译、赏析等相关内容。
汪启淑《兰溪棹歌·未破新正无个事》原文
未破新正无个事,
试灯风过日迟迟。
相将去看鳌山景,
仁惠寺前手共携。
汪启淑《兰溪棹歌·未破新正无个事》繁体
未破新正無個事,
試燈風過日遲遲。
相將去看鰲山景,
仁惠寺前手共攜。
汪启淑《兰溪棹歌·未破新正无个事》翻译
在农历新年的正月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人们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做。在试灯的时候,微风轻轻吹过,太阳缓缓移动,白昼显得格外漫长。人们相互邀约一起去观看鳌山的景观。在仁惠寺的前面,人们手牵着手。
未破新正无个事
“未破”在这里可理解为尚未结束,“新正”指农历新年的正月。整句诗的意思是:在农历新年的正月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人们)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做。(描绘出正月里相对悠闲的时光,新年伊始,各项事务尚未全面开展,人们处于一种闲适的状态。)
试灯风过日迟迟
“试灯”是元宵节前的一种习俗,人们会提前点亮花灯进行调试,查看是否有问题以便在元宵节时完美展示。“风过”指微风轻轻吹过,“日迟迟”形容太阳缓缓移动,白昼时间较长,给人一种慵懒闲适的感觉。这句诗是说:在试灯的时候,微风轻轻吹过,太阳缓缓移动,白昼显得格外漫长。(通过对试灯这一习俗场景以及当时的天气、时间感受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那种闲适慵懒的氛围。)
相将去看鳌山景
“相将”有相互、一起的意思,在这里可理解为人们相互邀约。“鳌山”是指用彩灯堆叠成的一种像巨鳌形状的景观,通常在元宵节期间设置供人观赏。这句诗的意思是:人们相互邀约一起去观看鳌山的景观。(表明在这闲适的时光里,人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活动目标,那就是去欣赏鳌山这一元宵节特有的绚丽景观。)
仁惠寺前手共携
“仁惠寺”是一座寺庙的名字,“手共携”指手牵手。这句诗是说:在仁惠寺的前面,(人们)手牵着手。(描绘出人们在前往观看鳌山景的途中,经过仁惠寺前时亲密温馨的场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以及节日的欢乐氛围。)
汪启淑《兰溪棹歌·未破新正无个事》赏析
1、节日氛围营造
诗的开头“未破新正无个事”就点明了时间是农历新年的正月且尚未结束,人们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闲适状态,为整首诗奠定了轻松、悠闲的基调。接着“试灯风过日迟迟”通过对试灯习俗以及当时微风轻拂、白昼漫长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闲适慵懒的节日氛围。试灯作为元宵节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身就带有一种期待和预热的感觉,而诗人将其与悠闲的氛围相结合,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在新年里慢慢享受时光、等待节日高潮到来的惬意。
2、活动与场景描绘
“相将去看鳌山景”一句明确了人们在这闲适时光里的活动,那就是相约去观看鳌山景。鳌山作为元宵节特有的景观,用彩灯堆叠而成,色彩绚丽、造型奇特,是节日里的一大亮点。诗人通过这一句,将人们的注意力从闲适的日常状态转移到了一个具体的节日活动上,让读者可以想象到人们兴高采烈地结伴而行,朝着鳌山所在的方向走去的场景。而“仁惠寺前手共携”则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前往观看鳌山景途中经过仁惠寺前的温馨场景,手牵手的细节描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也为整个节日氛围增添了一份亲密和温暖。
3、情感表达与人文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正月里人们闲适生活、试灯习俗、观看鳌山景以及途中亲密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这新年伊始的时光里,人们没有被繁忙的事务束缚,而是尽情享受着节日带来的悠闲和欢乐,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文精神的重视。这种情感表达不是直白的倾诉,而是通过对一个个具体场景的描绘,让读者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中蕴含的情感。
4、整体意境与情感态度
从整体意境上来看,诗营造出一种轻松、悠闲、温馨且充满节日欢乐的氛围。诗人的情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对新年里的这些节日活动和生活场景充满了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清代时期元宵节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节日氛围,仿佛能看到一群人在悠闲的正月里,经过试灯、牵手前往观看鳌山景的画面,体验到那种浓厚的节日文化和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