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櫂歌共收录诗一百首,《兰溪棹歌·灵泉寺额已成灰》原文是灵泉寺额已成灰,齿冷谀词安在哉。万世不磨唯直节,试看高耸告天台。《兰溪櫂歌|兰溪棹歌》是清代诗人汪启淑创作的作品之一。
《兰溪櫂歌|兰溪棹歌》是清代诗人汪启淑创作的作品之一。兰溪櫂歌共收录诗一百首,记述了当时兰溪的地方风土、人情物志、名胜古迹和轶闻掌故。每首诗后附有言简意赅的注解,对诗中的述及的人物、风景、掌故进行考释说明,引经据典,辅之实地考察。徐果萍国学网为您提供清代汪启淑《兰溪棹歌·灵泉寺额已成灰》原文、繁文、翻译、赏析等相关内容。
汪启淑《兰溪棹歌·灵泉寺额已成灰》原文
灵泉寺额已成灰,
齿冷谀词安在哉。
万世不磨唯直节,
试看高耸告天台。
汪启淑《兰溪棹歌·灵泉寺额已成灰》繁体
靈泉寺額已成灰,
齒冷諛詞安在哉。
萬世不磨唯直節,
試看高聳告天臺。
汪启淑《兰溪棹歌·灵泉寺额已成灰》翻译
灵泉寺的匾额已经化为灰烬,那些让人讥笑的谄媚之词现在在哪里呢?历经万世都不会磨灭的唯有正直的气节,试着看看那高耸的告天台吧。
灵泉寺额已成灰
“灵泉寺” 是一座寺庙的名字,“寺额” 指寺庙的匾额。这句话是说灵泉寺的匾额已经化为灰烬。(可能暗示寺庙历经沧桑,遭受了诸如火灾、战乱等变故,连象征寺庙名称和荣誉的匾额都已毁坏。)
齿冷谀词安在哉
“齿冷” 意思是让人讥笑、瞧不起,“谀词” 是谄媚奉承的言辞。全句的意思是那些让人讥笑的谄媚之词现在在哪里呢(结合上一句,或许寺庙曾有一些阿谀奉承的夸赞,但随着寺庙匾额化为灰烬,这些虚假的夸赞也随之消失,表达出一种对曾经虚假赞美现象的讽刺。)
万世不磨唯直节
“万世不磨” 表示历经万世也不会磨灭,“直节” 指正直的气节。这句诗的意思是:历经万世都不会磨灭的唯有正直的气节。(诗人从寺庙的兴衰联想到更深远的价值观,强调正直气节的永恒性,与前面寺庙匾额的灰飞烟灭和谀词的消失形成鲜明对比。)
试看高耸告天台
“告天台” 是一种高台建筑,在这里可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代表着公正、正直的理念。这句诗是说:试着看看那高耸的告天台吧。(通过对告天台高耸形象的描绘,暗示正直的理念如同告天台一样高高耸立,是一种鲜明的象征,供人瞻仰和思考。)
汪启淑《兰溪棹歌·灵泉寺额已成灰》赏析
1、兴衰对比与讽刺
诗的开头 “灵泉寺额已成灰,齿冷谀词安在哉” 通过描写灵泉寺匾额化为灰烬的景象,引发对寺庙兴衰的感慨。寺庙曾经可能辉煌一时,有众多赞美之词环绕,但如今匾额成灰,那些谄媚的话语也不复存在。这种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了那些依附于外在繁华而存在的虚假赞美,暗示这些赞美如同泡沫一样,随着实体的衰落而消失。
2、价值观的升华
“万世不磨唯直节” 一句是全诗的核心,诗人从寺庙的物质兴衰中跳脱出来,升华到精神层面的思考。将 “直节”(正直的气节)提升到 “万世不磨” 的高度,体现了诗人对正直品质的崇尚。与前面寺庙的易朽和谀词的虚幻形成鲜明对照,突出正直气节的永恒价值,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高尚品质的坚守和追求。
3、象征手法的运用
最后一句 “试看高耸告天台” 运用象征手法。“告天台” 的高耸形象象征着正直理念的崇高地位。诗人通过引导读者去看告天台,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正直理念如同这座高台一样,在世间高高耸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告天台成为了正直气节的具象化代表,使抽象的价值观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
4、整体意境与情感表达
整首诗意境深沉,从对寺庙衰落的描绘中,蕴含着一种世事无常的沧桑感。然而,在这种沧桑之中,又通过对正直气节的赞美,展现出一种坚定的精神力量。诗人的情感从对虚假现象的讽刺,转变为对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宣扬,体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对正直精神的执着追求。通过诗歌,读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变迁、虚假的虚幻以及正直品质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