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黄湓闻说有仙踪

   2024-02-14 本网综合清代汪启淑410
核心提示:兰溪櫂歌共收录诗一百首,《兰溪棹歌·黄湓闻说有仙踪》原文是黄湓闻说有仙踪,我亦年来学饵松。休道飞升安可望,稚川丹井在三峰。《兰溪櫂歌|兰溪棹歌》是清代诗人汪启淑创作的作品之一。

兰溪櫂歌|兰溪棹歌》是清代诗人汪启淑创作的作品之一。兰溪櫂歌共收录诗一百首,记述了当时兰溪的地方风土、人情物志、名胜古迹和轶闻掌故。每首诗后附有言简意赅的注解,对诗中的述及的人物、风景、掌故进行考释说明,引经据典,辅之实地考察。徐果萍国学网为您提供清代汪启淑《兰溪棹歌·黄湓闻说有仙踪》原文、繁文、翻译、赏析等相关内容。

汪启淑《兰溪棹歌·黄湓闻说有仙踪》原文

黄湓闻说有仙踪,

我亦年来学饵松。

休道飞升安可望,

稚川丹井在三峰。

汪启淑《兰溪棹歌·黄湓闻说有仙踪》繁体

黃湓聞說有仙蹤,

我亦年來學餌松。

休道飛升安可望,

稚川丹井在三峰。

汪启淑《兰溪棹歌·黄湓闻说有仙踪》翻译

听说黄湓这个地方有仙人的踪迹。我也在近年来学着服食松叶。不要说飞升成仙哪里可以期望得到,葛洪的丹井就在三峰山上。

汪启淑《兰溪棹歌·黄湓闻说有仙踪》赏析

一、主题与情感

1、对仙人踪迹的向往

诗歌开篇“黄湓闻说有仙踪”,表明诗人听闻黄湓这个地方有仙人的踪迹,从而引发了他的兴趣和向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仙人往往代表着超越尘世的境界和永恒的生命,因此对仙人踪迹的追寻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我亦年来学饵松”,诗人说自己近年来也学着服食松叶,这进一步体现了他对仙人生活方式的向往。服食松叶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法,诗人的这一行为表明他渴望通过模仿仙人的生活方式来接近仙人的境界。

2、对飞升成仙的理性思考

“休道飞升安可望”,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理性的思考。他认识到飞升成仙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难以真正实现。这一诗句反映了诗人在追求仙人境界的过程中,也保持着一定的理性和现实感。

“稚川丹井在三峰”,诗人提到葛洪的丹井在三峰山上。葛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学者和炼丹家,他的丹井成为了诗人心中仙人遗迹的象征。这一诗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葛洪的敬仰,也暗示了他对仙人境界的向往仍然存在,尽管他认识到飞升成仙可能不可望,但仙人的遗迹仍然让他心生向往。

二、艺术特色

1、用典自然

诗中运用了葛洪的典故,“稚川丹井在三峰”中的“稚川”即葛洪的字。用典自然恰当,既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通过提及葛洪的丹井,诗人将古代仙人的传说与现实中的地理景观联系起来,使诗歌更具历史感和神秘感。

2、语言简洁明快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诗人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仙人踪迹的向往和对飞升成仙的思考,使诗歌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简洁的语言也使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情感更加真挚。

3、结构严谨

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篇引出黄湓有仙踪的传说,接着表达自己对仙人生活方式的向往,然后对飞升成仙进行理性思考,最后以葛洪的丹井作为结尾,使诗歌在结构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这种严谨的结构使诗歌的逻辑更加清晰,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国学
  • 清代汪启淑
  • 安徽歙县人,寓居杭州,字季峰,号讱庵。家富,喜交名士,家有绵潭山馆,藏书极多。乾隆中,开四库馆,献书六百余种。官工部郎,擢兵部郎中。有《水曹清暇录》、《切庵诗存》等,辑有《飞鸿堂印谱》、《汉铜印丛》等。
推荐图文
推荐国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