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櫂歌|兰溪棹歌》是清代诗人汪启淑创作的作品之一。兰溪櫂歌共收录诗一百首,记述了当时兰溪的地方风土、人情物志、名胜古迹和轶闻掌故。每首诗后附有言简意赅的注解,对诗中的述及的人物、风景、掌故进行考释说明,引经据典,辅之实地考察。徐果萍国学网为您提供清代汪启淑《兰溪棹歌·幽住庵占兰城北》原文、繁文、翻译、赏析等相关内容。
汪启淑《兰溪棹歌·幽住庵占兰城北》原文
幽住庵占兰城北,
杰阁駊騀恣远观。
怪底邑人轻曲律,
应真画里解吹弹。
汪启淑《兰溪棹歌·幽住庵占兰城北》繁体
幽住庵占蘭城北,
杰閣駊騀恣遠觀。
怪底邑人輕曲律,
應真畫里解吹彈。
汪启淑《兰溪棹歌·幽住庵占兰城北》翻译
幽住庵坐落在兰溪城的北面。高大的楼阁雄伟壮观,可以尽情地远望。奇怪的是这里的人们不重视音乐曲调,而在罗汉画像里却仿佛能看到他们懂得吹奏弹唱。
汪启淑《兰溪棹歌·幽住庵占兰城北》赏析
一、主题与情感
1、赞美幽住庵的位置与景观
诗歌开篇“幽住庵占兰城北”,点明了幽住庵的地理位置在兰溪城的北面。这个位置的描述为后面描写庵的景观和周围环境奠定了基础。
“杰阁駊騀恣远观”,描绘了庵中的高大楼阁雄伟壮观,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远望。这不仅展现了楼阁的宏伟气势,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观的赞美之情。这种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工建筑的欣赏,以及对宁静、高远境界的向往。
2、对邑人音乐态度的疑惑与思考
“怪底邑人轻曲律”,诗人对当地人们不重视音乐曲调的现象感到奇怪。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当地文化氛围的一种观察和思考,暗示了诗人对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应真画里解吹弹”,诗人在罗汉画像中仿佛看到了人们懂得吹奏弹唱,这与前面邑人轻曲律形成了一种对比。这种对比引发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表象与内在的思考,也使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
二、艺术特色
1、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邑人对曲律的轻视与应真画里的吹弹形成对比。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邑人音乐态度的疑惑,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2、意象的选择与营造
诗歌中选择了幽住庵、杰阁、邑人、应真画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幽住庵和杰阁代表着宁静、高远的境界,邑人则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应真画则带有一种神秘、超现实的色彩。这些意象的选择和营造使诗歌更加富有意境和艺术魅力。
3、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准确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如“幽住庵占兰城北”“杰阁駊騀恣远观”等语句,简洁而有力地描绘了幽住庵的位置和景观。同时,“怪底邑人轻曲律”“应真画里解吹弹”等语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疑惑和思考,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