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櫂歌|兰溪棹歌》是清代诗人汪启淑创作的作品之一。兰溪櫂歌共收录诗一百首,记述了当时兰溪的地方风土、人情物志、名胜古迹和轶闻掌故。每首诗后附有言简意赅的注解,对诗中的述及的人物、风景、掌故进行考释说明,引经据典,辅之实地考察。徐果萍国学网为您提供清代汪启淑《兰溪棹歌·洞源僻寄白云隈》原文、繁文、翻译、赏析等相关内容。
汪启淑《兰溪棹歌·洞源僻寄白云隈》原文
洞源僻寄白云隈,
多半邨民业杈灰。
如水香车争路人,
栖真院里曝经回。
汪启淑《兰溪棹歌·洞源僻寄白云隈》繁体
洞源僻寄白云隈,
多半邨民業杈灰。
如水香車爭路人,
棲真院里曝經回。
汪启淑《兰溪棹歌·洞源僻寄白云隈》翻译
洞源地处偏僻,坐落在白云萦绕的山弯处。这里大半的村民以制作杈灰为业。像流水般的香车在路上争相行驶,原来是从栖真院里晒经归来。
汪启淑《兰溪棹歌·洞源僻寄白云隈》赏析
一、主题与情感
1、描绘偏远之地的特色与生活
诗歌开篇“洞源僻寄白云隈”,点明洞源的地理位置偏僻,处于白云环绕的山弯处,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这种对地理位置的描述,为后面展现当地村民的生活和活动做了铺垫。
“多半邨民业杈灰”,具体描述了洞源当地村民的主要生计是制作杈灰,让读者了解到这个偏远之地的独特产业。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当地生活的细致观察,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经济活动和百姓的生活方式。
2、展现热闹的场景与宗教活动
“如水香车争路人”,描绘了一幅热闹的画面,像流水般的香车在路上争相行驶,给原本宁静的洞源带来了活力和动感。这一描写与前面的偏僻形成对比,使诗歌的画面更加丰富。
“栖真院里曝经回”,解释了香车争路的原因,原来是人们从栖真院晒经归来。这一描写涉及到宗教活动,为诗歌增添了一份宗教文化的色彩。同时,也暗示了当地百姓的信仰和精神生活。
二、艺术特色
1、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洞源的偏僻与香车的热闹进行对比。一方面,洞源地处偏僻,白云环绕,给人一种宁静、与世隔绝的感觉;另一方面,香车争路,展现出热闹的场景。这种对比使诗歌的画面更加生动,也突出了洞源这个地方在特定时刻的独特魅力。
2、生动的描写
诗歌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如“洞源僻寄白云隈”,用“僻寄”和“白云隈”生动地描绘了洞源的偏僻位置和美丽的自然环境。“如水香车争路人”,将香车比作流水,形象地表现了香车的数量之多和行驶的速度之快。这些生动的描写使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3、宗教元素的融入
诗歌中融入了宗教元素,通过“栖真院里曝经回”这一描写,展现了当地的宗教活动和文化氛围。宗教元素的加入使诗歌更加富有文化内涵,也为读者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