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櫂歌|兰溪棹歌》是清代诗人汪启淑创作的作品之一。兰溪櫂歌共收录诗一百首,记述了当时兰溪的地方风土、人情物志、名胜古迹和轶闻掌故。每首诗后附有言简意赅的注解,对诗中的述及的人物、风景、掌故进行考释说明,引经据典,辅之实地考察。徐果萍国学网为您提供清代汪启淑《兰溪棹歌·慎独高斋迹久倾》原文、繁文、翻译、赏析等相关内容。
汪启淑《兰溪棹歌·慎独高斋迹久倾》原文
慎独高斋迹久倾,
心箴难向画屏寻。
叉牙剩得当阶木,
白发人言是水沉。
汪启淑《兰溪棹歌·慎独高斋迹久倾》繁体
慎獨高齋跡久傾,
心箴難向畫屏尋。
叉牙剩得當階木,
白發人言是水沉。
汪启淑《兰溪棹歌·慎独高斋迹久倾》翻译
以 “慎独” 为名的高斋很久之前就已经倒塌了,《心箴》难以在画屏上找到。那些交错不齐的剩余的树木立在台阶前,白发之人说那是水沉香木。
汪启淑《兰溪棹歌·慎独高斋迹久倾》赏析
一、主题与情感
1、对往昔的怀念与感慨
诗的首句 “慎独高斋迹久倾”,直接点明曾经的慎独高斋如今已倒塌很久,引发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曾经的高斋或许有着许多的故事和回忆,如今却只剩下残垣断壁,让人不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心箴难向画屏寻” 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怀念。《心箴》可能是曾经高斋中的重要物品或者代表着某种精神寄托,如今却难以寻觅,暗示着过去的美好已经渐渐消逝,无法再找回。
2、对岁月和人生的思考
“叉牙剩得当阶木,白发人言是水沉”,描写了台阶前交错不齐的树木,以及白发之人对其是水沉香木的判断。这里的树木仿佛是岁月的见证者,它们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依然屹立在那里。而白发之人的出现,则增添了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诗人通过这些景象,引发了对岁月和人生的思考,生命如同这些树木一样,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经历着变化和考验。
二、艺术特色
1、意象的运用
诗中运用了 “慎独高斋”“画屏”“当阶木”“白发人” 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古朴、沧桑的氛围。慎独高斋代表着过去的辉煌和文化底蕴,画屏则增添了一种雅致的气息,当阶木和白发人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对比手法
诗歌中存在着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曾经的慎独高斋与如今的倾颓之状形成对比,《心箴》的难以寻觅与过去的存在形成对比。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时间的力量和世事的变化,使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
3、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
全诗语言简洁,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富有深意。每个词语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让读者在简洁的语言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例如 “迹久倾”“难向画屏寻” 等表述,简洁而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