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晓发》是清代诗人汪启淑创作的作品之一。桐江晓发这首诗主题与情感是旅途之艰与自然之美、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向往、豁达的人生态度。徐果萍国学网为您提供清代汪启淑《桐江晓发》原文、《桐江晓发》繁文、《桐江晓发》翻译、《桐江晓发》赏析等相关内容。
汪启淑《桐江晓发》原文
篙师蓐食兴,捩舵天犹昧。
横空白雨来,潇潇响篷背。
遥指桐君庐,云深迷所在。
石尤挟银涛,怒激孤舟退。
起看山作围,坐爱鸥成队。
江柳袅繁丝,岸草拖轻黛。
眼餐困客途,林泉发胜概。
朗诵谢客诗,清游傥能逮。
汪启淑《桐江晓发》繁体
篙師蓐食興,捩舵天猶昧。
橫空白雨來,瀟瀟響篷背。
遙指桐君廬,云深迷所在。
石尤挾銀濤,怒激孤舟退。
起看山作圍,坐愛鷗成隊。
江柳裊繁絲,岸草拖輕黛。
眼餐困客途,林泉發勝概。
朗誦謝客詩,清游儻能逮。
汪启淑《桐江晓发》翻译
撑船的师傅早早起来吃饭后充满干劲,转动船舵时天还未亮。横空飘来白色的雨,潇潇之声在船篷背面响起。远远地指向桐君老人的居所,云雾深深,让人迷失了它的所在之处。风神挟带着银色的波涛,愤怒地冲击着,使得孤舟后退。起身看到群山环绕,坐着喜爱那成群的鸥鸟。江边的柳树摇曳着繁多的柳丝,岸边的草地拖曳着如轻黛般的颜色。在客旅途中饱览美景,山林泉石展现出优美的景致。高声朗诵谢灵运的诗,期望能够实现这清雅的游历。
汪启淑《桐江晓发》赏析
一、主题与情感
1、旅途之艰与自然之美
诗歌开篇描绘了船夫早起准备出发的场景,“篙师蓐食兴,捩舵天犹昧”,展现出旅途的艰辛和人们为了生活奔波的状态。接着,“横空白雨来,潇潇响篷背”,突遇横空而来的雨,雨声在船篷上响起,增添了旅途的不确定性和艰难感。然而,诗人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困扰,而是转而欣赏自然之美。“江柳袅繁丝,岸草拖轻黛”,江边的柳树和岸边的草地呈现出美丽的景色,让诗人在艰难的旅途中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
2、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向往
“遥指桐君庐,云深迷所在”,诗人遥指桐君老人的居所,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桐君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被尊为中医鼻祖。诗人对桐君的敬仰,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云深迷所在”也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朗诵谢客诗,清游傥能逮”,诗人朗诵谢灵运的诗,表达了对谢灵运这位山水诗人的敬仰和对清雅游历的向往。谢灵运以其优美的山水诗著称,诗人希望能够像谢灵运一样,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享受清游之乐。
3、豁达的人生态度
尽管旅途中遇到了风雨和困难,但诗人并没有抱怨,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欣赏自然之美,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起看山作围,坐爱鸥成队”,诗人起身看到群山环绕,坐着喜爱那成群的鸥鸟,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在困难面前,诗人能够保持平静,享受旅途中的美好,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二、艺术特色
1、描写细腻生动
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细腻生动,如“江柳袅繁丝,岸草拖轻黛”,将江边柳树的柔美和岸边草地的颜色描绘得栩栩如生。“横空白雨来,潇潇响篷背”,对雨的描写也非常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2、运用典故和历史人物
诗歌中运用了桐君和谢灵运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清雅游历的向往。
3、语言优美流畅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如“石尤挟银涛,怒激孤舟退”,将风神比作石尤,将波涛比作银涛,生动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景象。同时,诗歌的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