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约前1152年—前1056年),姓姬,名昌。商时为西伯,亦称伯昌,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周朝奠基者。
姬昌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皆先后投奔。评断虞(今山西平陆北)、芮(今山西芮城)两国争讼,得诸侯拥护,伐犬戎、密须(今甘肃灵台西),灭崇国(今陕西西安鄠邑区东),建立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河西),迁都居之;进而伐邘国(今河南焦作西),灭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诸侯归者日众。在位共五十年。后卒于程(今陕西咸阳),葬于毕(今陕西咸阳),享年97岁。
姬昌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广罗人才,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其创《周易》,成为中国最早的经书,是诸子百家之源,导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轨迹,影响了后代的文化发展机制,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在政治上,姬昌所奠定的西周政体是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集权之先声,孔子赞其为“三代之英”。后世把姬昌当成“内圣外王”的典型,作为判断国家管理是非曲直的标准。武则天称帝时自称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