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社会主义媒介市场,报纸的发行量可以代表一定的欢迎指数,也代表着报纸在受众中的影响力。
尤其是有党和人民的喉舌地位的党报党刊,它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党报党刊发行量的多少,体现出党和政府声音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体现出党的形象和权威,同时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党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是具有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的特殊商品。从而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就有可能牵扯到能否守好党的舆论阵地和巩固政治问题。近几年发行状况,我国党报党刊的发行形势日趋严峻,不容乐观。虽然各级党委做了大量工作,可是党报党刊发行量还是呈逐年下滑趋势。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使党报党刊的发行量下降呢?目前的现状又怎么样呢?如何解决这种困境呢?由于我个人的人力、物力、财力限制,所以我采用了网络的快捷途径,来了解一些党报党刊的发行情况,根据所获的信息进行分析。
一、发行基本状况了解
近四、五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发行很艰辛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中央级的党报和省级党报是这样,地市级及地市级以下党报同样面临着困境。《人民日报》前些年最高发行量达到800万份。令人吃惊的是下降到200万份,此状况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曾作专门批示。根据资料显示《湖北日报》2001年和2002年的发行量约27万份,2003年为23万份。地市级襄樊日报2001年的订数为64万份,2002年为62万份,2003年为61万份。至于县市级党报,2003年的订数下降幅度更大,据襄樊市辖7个县市党报发行量统计,下降幅度较之去年达到30%左右。有关资料反映,2003年,全国地市级党报共有350种,数量约占全国四级党报的二分之一以上,发行量占全国公开发行报纸的七分之一。在350种地市级党报中,2003年前发行量在5万份以上的不到80家。到了2003年,发行量达到5万份以上的地市级党报下滑到不足50家。《浙江日报》虽然发行量比较高,但是受到很多非报刊的冲击,致使总量还是下降的。
二、发行萎缩原因剖析
1.大众报刊的涌现
也就是一些非党报性质的报纸发行,从而党报的发行量明显下降。有资料表明,改革开放的1978年,全国报纸总数186种。到1999年时,报纸的种模拟1978年翻了1倍,达到2052种,而报纸的总印张只有636.68万份,仅比1978年的113.52万份多4倍。面对如此大数量的冲击,党报的发行量如果不降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报业市场分割的造成的结果,但并不是一种不良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报纸出版社提出:一份报纸的社会影响力衡量标准有三个:一则是看报纸期印数、发行量;二则是看报纸实际拥有读者的数量;三则是看读者的层次、素质以及产生的传播效果和反馈信息。各级党报的发行,80%是公费订阅。可是这80%当中有很多报纸是重复浪费,在很多企业事业单位都是被强制订阅,产生了叛逆情绪,认为党报与自己的经济利益无关,拒绝订阅,或者订阅也没有人看。更多的人热中于订阅大众化报纸,即便是身为党员的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也很少会细心地阅读党报。
2.发行结构的多重
据调查,群众存在普遍的看法:一旦有重要新闻,无论你有多少份党报,只看1张就够了。可是事实情况相反,要求每个单位各级党报都需要订阅,如此造成信息重复,浪费严重,既是纸张浪费,又是金钱浪费。如今财政状况是中央比省里好,省里比地市好,地市比县市好,而乡镇和村组最弱。可是订阅的报纸要求省以上只订两级党报,地市以上只订三级党报,而县市级以下却要订四级党报,显然发行结构不合理,也给基层加重了负担。很多资源都浪费了。可如果不订阅的话,强制命令下来还是乖乖的听话,即使财政赤字也还是少不了党报的成分。
3.网络媒体的发展
截止2003年,全国已有350多家报纸与网络挂钩。广播、电视、通讯社及商业网站采用最先进的手段在互联网上全面开发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各种功能,“第四媒体”已初步形成。到2003年底,我国网络用户近达1500多万户,年增长速度在150%以上。资料显示,因特网的出现,导致报纸发行量下降了7%到10%。党报是报纸的一份子当然也会受到冲击。
4.报道质量的缺陷
党报的内容决定着它具有严肃性和政治性。大多报道会议新闻为主,较少涉及重大热点新闻;大多是长篇大论,较少是短小精悍;大多记录领导活动,较少关注普通百姓;大多肯定成绩,较少指出不足。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知识水平低的读者就不适应读这种报纸。因此党报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不断增强报刊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努力提高党报质量,弥补缺陷。
三、发行萎缩解决良策
1.治标要治本,防止引诱订阅
有的管理人说:“上面有病,让下面吃药,不仅治不了病,反而还把下面气出了病。”要彻底解决问题,首先上级要狠下决心,整顿报纸,有生存能力,并且通过自身努力能生存或前途看好的报纸坚决导入媒介市场。“任何单位、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基层摊派上级部门和本部门自办的报刊,不准借助部门、系统的行政力量下达非党报党刊硬性征订指针,或利用提供高额回扣、高额奖励等不正当手段刺激发行,更不能将征订本系统、本部门所办报刊的数量作为评先评优、达标升级的条件”(引用新华网上评论),那样才可能避免资源重叠,资金浪费。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治本”就是要保证党报党刊发行量稳中有升,又要对非党报党刊采取断然措施。
2.定位系统找准,报纸分层发行
各级党报都有自己的定位,总体来说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读者对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某一特定阶段的中心工作,加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各级党报根据实事求是原则,从自己的报纸宣传定位出发,根据读者对象,充分发挥各自的宣传优势,进行分层发行,在本层次内追求最大发行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特别建议:中央级报纸应重点发行到县(市)以上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省级党报应重点发行到乡镇(科)级以上的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地市级党报发行到村级以下基层组织,应该到村、到组,要尽可能避免多重订阅。
3.党费补贴征订,减轻机关经费
党费订阅党报是中央一贯倡导的。像上海拿出党费的10%用于订阅党报党刊;重庆市拿出党费的15%来补贴党报党刊的发行等等。很多党政机关由于资金问题,为了减少订阅开支,就尽可能不订阅党报。而且很多企业和事业单位只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愿意拿出开支来订阅党报。
4.推行私订公助,增加订阅人数
“私订公助”是指由原来以单位征订为主,改为以个人订阅为主,即自费订党报,公费给补助,订报到个人,送报到家庭。这种鼓励措施不但可以增加党报的发行量,而且让党报走入家庭,能提高党报的传阅率,延长阅读时间,进而扩大影响力。那么私人出多少钱,公家出多少钱,钱由哪里出,需要硬性规定。关于公助部分,多数人的意见是党员订费应从党费或书报费中列支。“公私”比例,可考虑六四开,就是公占60%,私占40%。
5.提高报刊质量,关注百姓生活
在追求数量的同时,还要追求质量。因此党报要想有亲和力就需要多多报道百姓的关注的热点问题,来丰富党报党刊的信息量。尤其是要避免天天报纸头版头条就是讲召开什么会议,提出什么政策。报纸的内容强调党报党刊的权威性、指导性外,还要注重报刊的贴近性、服务性以及可读性等,这样提高党报发行量。
本次的党报发行量调查虽然采用网络的方式,但是也通过了自己的精心选择,细心重组,在当今出现党报发行量萎缩的背景下,可以有一些自己的建议性的文字来解决这一困境。总而言之党报不但在版面上、数量上对其限制,而且要在批评报道上加强曝光的力度,把发行党报的数量与当地宣传稿件见报率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作为党报本身,不是义气用事,无的放矢,要作到有理、有利、有节。